五院士呼吁高考重视理化 已联名寄出修改建议
2006年08月24日
来源:新华报业网
日前,记者从省教育厅获悉,2008年江苏高考已形成初步草案,正处于论证审批阶段,已送相关院校及科研部门调研。初步草案中规定语数外必考,物理、化学仅作为学业水平测试。8月23日,中国科学院5名院士联名向省教育厅寄出《关于修改2008年江苏高考改革计划的建议》,呼吁高考重视理化
2008年江苏高考草案内容
江苏2008年高考草案规定:语、数、外作为每位高考考生的必考科目,每门分值200分,江苏省有关部门将根据招生计划数,按照语数外成绩总分以及艺术体育专业成绩划定控制分数线,语数外成绩是必要条件,也是最后的投档线。除语数外以外,每位考生还必须考七门学科,即物理、化学、生物、政治、历史、地理、技术(信息、通用),这七门可以统称为“学业水平测试”,其中又分两类,即必修与选修,在高三上学期全部考完,成绩分5个级别,即A、B、C、D、E五级,最后的高考只考语、数、外三门,总分600分。高考录取时,先公布三门总分成绩,然后填写志愿,其中,考生所有必修学科的测试成绩必须达到合格即D级以上方可填报志愿,如达不到D级则无资格参加语数外考试、无资格获得毕业证书、无资格填报志愿。5门必修学科有2个C级以上,其中选修2门中必须有1门是C级以上,方可填报本科志愿。
5位院士联名寄出修改建议
8月23日,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,江元生、陈懿、陈洪渊、王德滋等5名中科院院士,就2008年江苏高考草案,联名向省教育厅寄出了一份《关于修改2008年江苏高考改革计划的建议》,建议内容如下: >>谈谈我的观点
【院士访谈】
不考理化是对民族不负责任的做法
见到江老时,老先生正躺在省人民医院病床上,闻听是关于“2008年高考草案”一事的采访,老人坚持让老伴将其扶起。下面便是记者对江元生院士关于“江苏2008年高考草案”的采访谈话。
记者:您知道2008年江苏高考草案已经出台吗?
江元生:知道此事,这可是一件大事,不仅关系到千家万户,更是影响一代人的大事。草案的内容我也看了,最后高考只考语、数、外三门,物理、化学等学科作为学业考试。这样的草案无疑使现在的中学应试教育进一步得到加强,教学重心倾向于语、数、外三门,而物理、化学等直接关系到国家科技创新的学科会偏离重心。
记者:只考语数外三门有什么不好呢?语数外与理化及其他学科,究竟谁更重要呢?
江元生:高考以及现在的大学学科教育,是根据现代科学进程发展的重要性选定下来的。语文作为我们的国学与母语,其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,她是支撑我们精神的归宿,与哲学、历史等人文科学一脉相承,也是我们华夏文明的全部,高考考语文,国人无人反对。
数学是科学之母,任何学科都离不开数学,过去认为经济与数学无关,可现在高速发展的经济一刻也离不开数学。尽管数学很重要,但真正成为数学家的人却很少,人类发展至今,的确需要数学家,但并非要求全部都是数学家,数学只要达到一定水平就可以了。
物理、化学对我们的现实意义就不一样了,我们国家正处于工业技术革新时期,物理学家、化学家只嫌少不嫌多,现代工业也一刻离不开物理与化学,物理、化学支撑着现代工业的基矗在中学期间,物理、化学得不到重视,大学很难有成就。现代科学包括物质科学与生命科学,其中物质科学是物理、化学的全部;生命科学同样包含着化学,可见物理、化学的重要性,一旦最后高考不考物理与化学,其结果是严重的,也是一种对民族不负责任的做法。
英语是一种工具,尽管重要,但相对于语文、物理、化学等学科,其重要性要小得多,仅是一种工具,我们的确应该吸收外国文化与技术,但需要人人成为翻译家吗?我看只要懂得英语即可,需要将英语纳入高考这么重要的地位吗?早就应该将英语从高考中剔除出来,但不是不学,可以在中学实行英语考级,像现在的大学四六级一样。将英语纳入高考,这是一种失败!
记者:高考已成“应试教育”的附属品,如何将高考改革有序进行下去并建立正确的导向?您如何看待已出台的2008年高考草案?
江元生:在没有出现比高考更好的选拔人才的体制前,高考是非常适合我国国情的一种选才制度,也是一种相对客观、公正的制度。而高考本身就是一种导向,2008年高考草案没有将物理、化学纳入最后的高考范畴,是一种非常可怕的想法,我们要对历史负责,邓小平曾经倡导“未立不破”原理,教育更应该如此,在新的可行性高考方案尚未出台之前,旧的方案是不应该破的,高考放弃物理、化学,就是对科学创新的一种挑战!我们的学生相对西方国家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