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TA硬盘
PATA标准规范产生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,Imprimis公司推出Wren系列5.25英寸硬盘(当时Compaq PC机所使用的 硬盘)专用的“PCAT”接口,后来的3.5英寸硬盘也采用这项规格。由于“PC AT”这个名称很容易同IBM PC/AT机混淆,人们就为它选择了另 外的名字:“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(高级技术附件规格)”,简称ATA。但它并不是我们所说的“第一代ATA”。这项规格只生存 了短短数个月,因为它令不同厂商的硬盘出现严重的不兼容问题,尤其在主从盘安装的时候更为严重。
ATA-6也就是我们所说的ATA/100、UltraDMA/100,是当前最为普遍的ATA规格,它在2001年才通过ANSI认证。ATA -6增加了UltraDMA 5传输模式、速率提高到100MB/s的高水平,同时LBA模式的寻址能力也由原来的28位扩充到48位,这样就突破了硬盘最大可 用容量只能低于137GB的限制!
目前主流的ATA-100和ATA-133,使用80排线做为数据线。在传输速度方面,ATA-100的速度是100MB/S,那么ATA- 133的速度便是133MB/S。单从这一方面,SATA就比PATA快出不少。
我们再来看看在总线上的时钟频率,以ATA-100为例,其时频率是25MHz,PATA的并行数据线有16根,一次能传送 16bit的数据。而ATA-66以上的规范为了降低总线本身的频率,PATA被设计成在时钟的上下沿都能传输数据,使得在一个时钟周期内能传送 32bit。这样,我们很容易得出ATA-100的速度为:25M*16bit*2=800Mbps=100MByte/s。
SATA硬盘
所谓的Serial ATA(简称SATA),是Intel公司和APT Technologies, Inc.、 Dell、IBM、Maxtor 及Seagate等几家厂商共同制定的新一代硬盘传输接口标准。从字义上来看是一套“序列式”架构,用来对应ATA内接磁盘驱动器总线相对应。 其传输方式是将许多数据位封装成一组封包,然后以比平行模式快30倍的速度在来源与目的地之间来回传送数据封包。
Serial-ATA开发的目的在于让使用者拥有高效能的硬盘,而不必牺牲资料的完整性,Serial-ATA周期备源 检查(CRC)确保数据、指令以及状态接收的安全,以提供硬盘的可靠性。
在第一代的SATA技术中,接口传输速度已经达到了150MB/s,而到了第二代SATA,传输速度为300MB/s,第三代的 SATA产品的传输速度更是达到了600MB/s。从速度这一点上,SATA已经远远把PATA硬盘甩到了后面。另外,在传输方式上SATA也比PATA高人一等。
长知识了